南京凯基特电气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压力变送器、称重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系列产品!
全国服务热线
025-66098387
称重传感器技术知识
服务机器人如何“看见”与“感知”?视觉与触觉传感器的协同奥秘解析
时间: 2021-10-10 23:19:15 浏览次数:0

想象一下:当服务机器人为你递上一杯水,就在玻璃杯即将倾覆的瞬间,它稳稳地停住动作并轻柔调整了位置。这化险为夷的瞬间,远非单一“眼睛”所能完成。驱动现代服务机器人走向真正智能化、拟人化的核心,正是视觉传感器与触觉传感器精妙绝伦的协同作战。它们如同机器人的双眼与双手,在海量信息的交互与融合中,赋予机器人理解和安全操作物理世界的非凡能力。

一、 “看见”世界:视觉传感器的多维洞察力

在服务机器人感知体系中,视觉传感器往往扮演着“先导侦察兵”的角色:

  • 2D摄像头:如同机器人的基础”眼睛”,提供丰富的色彩、纹理和轮廓信息。它是识别物体大致类别(如区分水杯和书本)、识别二维码、读取环境标志的利器。
  • 3D视觉传感器(深度相机/结构光/ToF/双目视觉): 为机器人打开立体视觉。构建三维地图、精确测量目标物体的距离、尺寸与形态是它的核心任务,是导航避障、精准抓取操作的前提。没有它,机器人就失去了对空间深度的理解能力。
  • 激光雷达:在构建环境大尺度地图、实现全局定位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尤其在对光照变化不敏感的长距离探测中发挥作用。

视觉并非万能:

  • “视觉盲区”:强光/弱光、反光表面(如镜面、不锈钢)、透明物体(玻璃杯、保鲜膜)、以及被遮挡的物体,都会极大干扰甚至导致视觉信息失效。
  • “知其形而不知其力”:视觉能告诉你面前是一块松软的蛋糕,却无法判断需要施加多轻的力才不至于捏碎它;它能看到一颗葡萄,但对它表皮的光滑程度和需要多精准的抓握力毫无概念。此时,触觉传感器必须接过关键的接力棒。

二、 “感知”世界:触觉传感器的微力反馈与接触智慧

触觉传感器化身机器人的“神经末梢”,通过直接物理接触获取物体和环境的关键物理属性:

  • 力/力矩传感器:部署在关节或末端执行器(“手”)上,感知机器人执行动作时施加或接收的力与扭矩。这是实现安全人机协作(碰撞检测并立即停止)、精密装配(如插入USB接口)、抓握力自适应控制(既抓稳不滑落又避免捏碎鸡蛋)的核心保障。
  • 触觉阵列传感器:模仿人类皮肤,将压力分布、形状、纹理、滑动等信息转化为高分辨率的数据地图。它能让机器人感知抓握对象是否在滑动、识别细微纹理差异(如不同面料的衣物)、感知与人体的轻微接触点压力分布。
  • 柔性/电子皮肤传感器:新兴技术方向,覆盖大面积、柔性曲面,提供更丰富、拟人化的触觉信息,提升机器人在复杂非结构化环境中的操作能力。

触觉同样有局限:

  • 依赖接触:必须发生物理接触才能获取信息,这限制了其作为“预警”或“远距离感知”的能力。
  • 局部性:触觉感知通常集中于接触点或小范围区域,难以获得全局视野。

三、 协同制胜:1+1>>2 的感知融合魔法

视觉与触觉的组合,绝非简单叠加。它们在信息流的不同阶段相互配合、交叉验证,实现闭环控制

  1. 物体识别与定位视觉主导初步目标识别和大致定位(“前方桌子上的红色马克杯”)。触觉在抓取瞬间提供最终确认(通过接触形状、纹理确认确实是硬质塑料杯而非橡胶玩具),并在视觉被遮挡时提供定位辅助。
  2. 精密抓取与操作
  • 视觉提供“去哪抓”的导引(杯子的位置和朝向)。
  • 触觉负责“如何抓”的执行反馈:实时监测抓取力,防止滑落或挤压(力传感);感知物体形状细节,微调手指位置以实现稳定抓握(触觉阵列);探测滑动趋势,即时调整夹持力(滑觉传感)。这个基于触觉反馈的精细力控闭环,是完成灵巧操作的基石
  1. 安全人机协作:视觉监控较大范围内人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一旦发生意外近距离接触甚至碰撞,触觉传感器成为最后且最快的安全防线(关节力矩突变检测、末端接触力激增检测),触发机器人的紧急停止或柔顺回退,实现“碰即停”的本质安全
  2. 复杂环境适应:面对视觉难以处理的场景(如光线变化、反光物体、寻找掉落在毛毯下的钥匙),触觉成为关键的信息来源。机器人可以通过触觉“摸索”轮廓或感知特定纹理来定位目标。反之,视觉提供的环境全局信息也能帮助触觉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局部接触反馈。
  3. 丰富交互体验:机器人通过触觉感知握住的是老人颤抖的手还是孩子光滑的玩具,从而调整反馈力度和交互方式,结合视觉对用户表情和动作的解读,提供更具情感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四、 挑战与未来:迈向更高层次的协同智能

实现视觉与触觉传感器高效协同(或称多模态融合)仍面临挑战:

  • 异构数据融合:如何将高维的视觉图像/点云数据与触觉的力/压力/力矩等时序信号在物理意义和时间上有效对齐、关联并融合,需要更强大的算法(如深度学习、图神经网络)。
  • 实时性要求:尤其在需要快速反应的精密操作和安全场景中,感知融合与决策控制闭环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 传感器小型化与集成:服务机器人对空间、功耗要求苛刻,促使传感器不断向微型化、低功耗、集成化方向发展。
  • 触觉感知的丰富度:低成本、高分辨率、宽量程、高可靠性的触觉传感器技术仍需突破。

未来的服务机器人将更依赖多感知模态的深度融合。随着人工智能(AI) 特别是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边缘计算的飞速发展,视觉与触觉的协同将更加智能和自主。机器人将能更自然地理解复杂、非结构化的环境,执行更精细灵巧的任务,并与人类进行更安全、更温暖、更高效的互动。服务机器人从单纯的“能执行指令”迈向真正的“理解情境并智能决策”,其关键在于视觉与触觉这对感知双翼的无间合作。

南京凯基特电气有限公司

Copyright © 南京凯基特电气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80292号-5
全国服务电话:025-66098387传真:025-87168200
公司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科宁路777号申智滙谷9栋101

电话
服务电话:
025-66075066
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