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凯基特电气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压力变送器、称重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系列产品!
全国服务热线
025-66098387
称重传感器技术知识
智慧农业新引擎,三大核心传感器如何重塑大棚生产力?
时间: 2021-10-10 23:19:15 浏览次数:0

当全球粮食安全遭遇气候挑战时,塑料薄膜下正酝酿着一场静默革命。并非依靠基因魔法或化学奇迹,而是指尖大小的传感器网络——它们悄然监测着CO₂浓度、光照强度与空气湿度,精准调控着每一株作物的呼吸节奏。

一、 CO₂传感器:光合作用的隐形油门 CO₂是光合作用的核心原料,其浓度直接影响作物产量。传统经验种植往往无法感知棚内CO₂的微妙变化。

  • 精准监测是关键: CO₂传感器实时捕获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值(通常以ppm为单位)。数据揭示:白天光合旺盛期,棚内CO₂浓度常降至150-200ppm以下,远低于光合作用最佳阈值(800-1200ppm)。
  • 科学补充策略:
  • 通风换气: 当外界CO₂浓度适宜(约400ppm),优先开启通风系统引入新鲜空气,经济高效
  • 定向增施: 在冬季密闭期或通风受限时,依据传感器反馈,通过燃烧法或液态CO₂智能释放装置进行精准增施,避免浪费及浓度过高(>1500ppm)引发的负面效应。
  • 联动控制: 系统将CO₂数据与光照强度、温度、作物生长阶段关联,动态调整补气策略,确保”油门”踩在最佳时机。

二、 光照传感器:能量输入的精准计量师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原始驱动力,其强度、光谱与时长深刻影响作物形态建成、开花坐果及品质积累。

  • 超越人眼感知: 光照传感器(量子传感器为首选)精确测量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μmol/m²/s),而非人眼感知的亮度。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对PAR需求迥异(例:番茄坐果期需600-800 μmol/m²/s)。
  • 智能调控手段:
  • 遮阳网/保温被联动: 传感器监测到光照超过作物光饱和点或可能引发高温胁迫时,自动启动遮阳系统;光照不足时,则及时收拢。
  • 人工补光精细化: 在连续阴雨天或高纬度冬季短日照地区,依据实时PAR数据及日累积光照量(DLI),智能启停补光灯(如LED),精确控制补光时长与强度,显著降低能耗,避免徒长或光抑制。
  • 光源光谱优化: 结合作物需求(如叶菜侧重蓝光,果菜开花需红光),利用传感器反馈优化可调光谱LED灯具组合。

三、 湿度传感器:气孔开关的平衡大师 空气湿度(RH%)调控事关蒸腾作用、养分运输、病害发生与授粉成功率,是环境控制中最易被低估却至关重要的环节。

  • 实时洞察微气候: 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持续监测棚内相对湿度变化。过高湿度(>85%)是霜霉、灰霉等病害的温床;过低(<40%)则抑制蒸腾,阻碍钙等元素运输
  • 精准调控战术:
  • 通风除湿: 湿度超标时,系统优先计算露点温度,智能开启通风口或启动环流风机,避免排湿引发急剧降温结露。
  • 加热除湿/湿帘加湿: 在低温高湿季,结合温度传感器,适量加热可有效降湿;高温干燥时,触发湿帘-风机系统进行蒸发冷却加湿。
  • 灌溉策略联动: 将湿度数据与土壤墒情、蒸腾模型结合,优化灌溉时机与水量,从源头减少因”大水漫灌”骤然推高湿度的风险。
  • 降低叶面结露: 通过精准调控温湿度动态变化,减少叶片表面长时间处于结露状态,切断病原体侵染通道。

当CO₂、光照、湿度三个核心参数传感器协同工作,智慧环控系统便拥有了”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的闭环能力。数据不再是孤立数字,而是编织成环境调控的精密网络——CO₂在光照驱动下高效固定为有机质,湿度则保障了这一生理过程的顺畅运转与作物体内物质运输的生命线。

从依赖经验到数据驱动,从粗放管理到毫米级微环境雕刻,传感器技术正成为现代农业突破产量与品质瓶颈的核心支点。每一次呼吸、每一缕光线、每一丝水汽都被量化,作物第一次真正获得了表达需求的”语言”。

南京凯基特电气有限公司

Copyright © 南京凯基特电气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80292号-5
全国服务电话:025-66098387传真:025-87168200
公司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科宁路777号申智滙谷9栋101

电话
服务电话:
025-66075066
微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