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凯基特电气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压力变送器、称重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系列产品!
全国服务热线
025-66098387
称重传感器技术知识
🌾 农业物联网传感器的实战力量,解锁土壤墒情与病虫害监测的新篇章
时间: 2021-10-10 23:19:15 浏览次数:0

你是否好奇过,千亩农场如何精准掌控每一寸土壤的”干渴”程度?又如何在肉眼无法察觉时,将病虫害扼杀在萌芽阶段?这一切的背后,农业物联网传感器正在悄然重塑农业的生产方式,让”靠天吃饭”逐渐成为历史。

农业物联网绝非简单的设备联网,其核心在于构建一个”感知-传输-决策-执行”的闭环智能系统。作为感知层的关键节点,传感器如同农作物的”神经末梢”,它们持续不断地采集着土壤、植株、气候等核心要素的实时数据。这些海量且精确的环境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云端平台,最终转化为农民指尖清晰明了的操作指令。

一、土壤墒情监测:从”毛估估”到”厘米级”精准灌溉

传统农业依赖经验判断灌溉时间和水量,常导致水资源浪费或作物缺水胁迫。土壤墒情传感器通过精准测量土壤水分含量,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 技术核心: 主流传感器主要采用时域反射法(TDR)或频域反射法(FDR)。其核心原理是测量土壤介电常数,由于水的介电常数远高于土壤颗粒和空气,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微小变化会显著改变传感器的电磁波信号反射时间或频率。常见的探头设计可同时测量多层土壤水分,实现深度剖面监测。
  • 实战价值:
  • 节水显著: 依据数据触发灌溉,避免漫灌,普遍可实现节水20%-40%
  • 增产提质: 维持作物最佳水分环境,减少渍涝或干旱胁迫,提升产量与品质。
  • 优化决策: 结合气象数据预测蒸发量,实现预报性灌溉指导。

案例直击: 某北方大型小麦种植区,在部署多层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网络后,系统根据实时墒情数据自动生成变量灌溉处方图,指导农机精准执行。一个生长季下来,每亩节约用水近30%,小麦平均增产8%,经济效益立竿见影。

二、病虫害监测预警:从”事后扑救”到”早期歼灭”

传统病虫害防治依赖人工巡查,发现时往往已造成损失,频繁化学防治又增加残留与成本。物联网传感器为病虫害防控提供了”火眼金睛”。

  • 技术精要:
  • 环境”诱捕”传感器: *智能虫情测报灯*结合高清摄像头与AI识别,自动计数、分类诱集到的害虫,实时上传种类与数量。
  • 植物生理/表型感知: *高光谱或多光谱传感器*分析作物叶片反射光谱特征,早期识别由病虫害或营养失衡引起的胁迫生理变化(如叶绿素含量异常、叶片结构改变)。
  • 微环境监测: 温湿度、光照强度、叶片表面湿度(叶面温湿度传感器)等数据,为预测病虫害发生流行的风险等级提供关键环境参数支持。
  • 战场应用:
  • 早期预警: 系统分析虫情数据、植株胁迫信号及环境适宜度,提前发出病虫害发生风险警报
  • 精准靶向: 确定虫害种类、发生位置与程度,指导精准施药(如无人机变量喷药),大幅减少农药用量
  • 方案优化: 环境数据助力选择最适宜的物理、生物或化学防治时机与方式。

实例显效: 某南方高端茶园,布设虫情测报灯与田间环境传感器网络。系统监测到特定诱虫灯中小绿叶蝉数量陡增,结合当前的温湿条件(极利于该虫孵化) 发出橙色警报。管理人员立即启动精准的生物防治(释放天敌瓢虫),成功将虫口密度压制在经济阈值之下,避免了一次大规模化学农药喷洒,保障了茶叶有机品质。

三、成功落地的关键路径

部署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监测系统,需聚焦几个核心环节:

  • 精准规划布点: 依据田块差异(土壤类型、地形、作物品种)科学布局传感器点位,确保数据代表性。
  • 网络稳健可靠: 根据农场规模、地形和预算,选择*LoRa、NB-IoT或4G/5G*等合适通信方案,确保数据传输无死角。
  • 平台智能易用: 数据平台需具备强大的数据融合分析、可视化展示及智能预警决策支持能力,界面应简洁直观,让农民看得懂、用得好。
  • 成本长效平衡: 考虑传感器功耗(太阳能供电是优选)、耐用性及后期维护成本。

农业物联网中的传感器,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采集器。在土壤墒情监测和病虫害防控领域,它们正成为构建精准、绿色、高效农业的核心引擎。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与成本的不断优化,这一场由数据驱动的农业革命,必将深入到更广阔的田间地头。

南京凯基特电气有限公司

Copyright © 南京凯基特电气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80292号-5
全国服务电话:025-66098387传真:025-87168200
公司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科宁路777号申智滙谷9栋101

电话
服务电话:
025-66075066
微信

微信公众号